结构特点:
LP(R)型液下泵为离心式渣浆泵,泵一般侵入池内或坑内工作。液下泵分LP型及LPR型,结构相同,LP型过流部件及轴采用金属材质,适于输送磨蚀性渣浆。LPR型过流部件衬有耐磨蚀的橡胶,
输送介质:
适于输送磨蚀性或腐蚀性渣浆
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煤炭、电力、建材等部门。
型号意义:65Q(L)-LPR
65: 出口直径(mm)
Q:型轴承组件
L:加长轴系列(不加长无标记)
LPR:液下泵(R为橡胶泵,金属泵无标记)
使用参数:
流量7~570m3/h,扬程4~35m
主要型号: 40P、65Q、100R、150S四种。
LP液下泵
结构特点:
LP(R)型液下泵为离心式渣浆泵,泵一般侵入池内或坑内工作。液下泵分LP型及LPR型,结构相同,LP型过流部件及轴采用金属材质,适于输送磨蚀性渣浆。LPR型过流部件衬有耐磨蚀的橡胶,
输送介质:
适于输送磨蚀性或腐蚀性渣浆
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煤炭、电力、建材等部门。
型号意义:65Q(L)-LPR
65: 出口直径(mm)
Q:型轴承组件
L:加长轴系列(不加长无标记)
LPR:液下泵(R为橡胶泵,金属泵无标记)
使用参数:
流量7~570m3/h,扬程4~35m
主要型号: 40P、65Q、100R、150S四种。
一 概述
LP(R)型液下泵为离心式渣浆泵,适于输送磨蚀性或腐蚀性渣浆;泵一般侵入池内或坑内工作。液下泵分LP型及LPR型,结构相同,LP型过流部件及轴采用金属材质,适于输送磨蚀性渣浆。LPR型过流部件衬有耐磨蚀的橡胶,适于输送腐蚀性渣浆。LP(R)型液下泵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煤炭、电力、建材等部门。
型号意义
如: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二 结构说明
LP型液下泵的泵体、叶轮和护板均用耐磨材料铸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泵体用螺栓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上端安放轴承体,轴承体靠泵端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驱动端采用单列圆柱滚子轴承能承受泵的最大轴向负荷。而且可以方便地更换皮带轮,以改变泵的转速,满足工况变化或泵磨损后性能的变化。支架上带有对开的安装板,安装板可以方便地架在钢架基础或混凝土基础上;泵应浸入渣浆内工作,泵体吸入口带有滤网,可防止大颗粒进入泵内。
LPR型泵结构与LP型泵完全一样,区别仅仅是浸入渣浆的零部件均衬有耐腐蚀的橡胶,衬有橡胶的零件包括轴、泵体、叶轮、护板和滤网,浸入液下部分的连接螺栓均带有橡胶保护套,传动部分零件和LP型泵一样。
加长轴系列增加了导轴承部分,并配有冲洗水管,冲洗水压、水量、冲洗水管规格见下表。
泵型号
水压
MPa
水量
l/s
规格
泵型号
水压
MPa
水量
l/s
规格
40PL-LP
≥0.2
1
3/8"
100RL-LP
≥0.2
1
3/8"
40PL-LPR
≥0.2
1
3/8"
100RL-LPR
≥0.3
1.2
3/8"
65QL-LP
≥0.2
1
3/8"
150SL-LP
≥0.2
4
3/4"
65QL-LPR
≥0.2
1
3/8"
150SL-LPR
≥0.3
4.5
3/4"
SP(R)型液下泵结构图
L型加长轴系列液下泵结构图
图 二
三 装配注意事项
1、轴承组件装配
轴承装配时须预热轴承组件,温度不允许超过120℃,下部轴承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其内圈、外圈、定位套等是成套组件,不允许与同类轴承的相应零件互换,在安装轴承下端盖时须注意下端盖凹槽内的唇口密封圈的唇口面应向外,甩油环等必须符合装配图中的位置,安装迷宫环时须注意迷宫的开口在直径方向上应互相错开。虽然轴承本身已保证了轴承间隙,故液下泵的轴承组件在组装中不须调整间隙,但组装好后,建议按照下表列出的值检查安装的端面间隙。
轴承组件
端面间隙(mm)
P
0.074~0.160
Q
0.114~0.208
R
0.084~0.211
S
0.064~0.206
2、支架、安装板和泵体的安装
将轴承组件与支架用螺栓联接,在支架圆周外装上对开的安装板,用双头螺栓固定在支架上,然后装入后护板、叶轮、泵体装配时须注意轴承体支架安装板与泵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须符合下图以保证出水管和油嘴的相对位置。参看图三。
支架与泵体的联接螺栓必须均匀上紧,检查叶轮转动是否平稳,若有摩擦,则可以在轴承体和支架联接螺栓处加垫来调整,最后安装上下滤网和吐出管,吐出管上方用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
四 运转
1、启动
启动前应按下列步骤检查整个机组。
(1)、泵应安放在牢固的基础上,以承受泵的全部重量消除振动,拧紧全部地脚螺栓。
(2)、管路和阀门应分别支撑,泵法兰处有密封垫,拧紧联接螺栓时注意有的金属内衬高出法兰,此时螺栓不应拧得过紧,以免损坏密封垫。
(3)、用手按泵转动方向转动轴,轴应能带动叶轮转动,不应有摩擦,否则应调整叶轮间隙。
(4)、检查电机转向,保证泵的转动方向与与泵体上标识的箭头方向相一致;注意:不允许泵轴反向转动。否则叶轮螺纹会脱扣,以致造成泵的损坏
(5)、直联传动时,泵轴和电机轴应精确对中。皮带传动时泵轴和电机轴应平行,并调整槽轮位子,使其与槽带垂直;以免引起剧烈的振动和磨损。B型及SPB、SPC型槽轮配组使用时应调整达松紧合适。
(6)、最后再次检查所有螺母是否拧紧,轴是否转动灵活,在泵送渣浆前最好先用清水启动泵。
2、运转
运转中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检查泵流速、流量和电流,若运转中发生流量下降、功率降低、出口压力减少或不出水,均可能是有大颗粒堵塞滤网、吸入口或叶轮流道;当粗颗粒大量集中在吐出管时也可能发生堵塞,造成泵不能正常工作。要注意及时清理堵塞物,泵如安装不平稳则会引起泵的振动。
3、停泵
如有可能,在停泵前使泵输送一会清水,以清除泵及管路中的渣浆,先停泵然后关阀门。
注:1、使用过程中,液面高度不得超过图一、图二中安装板的位置,以防止轴承进水;
2、导轴承冲洗水应为清洁水。
五 维护保养
LP(R)型泵结构坚固,安装使用正确,泵的寿命会很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维护保养:
1、叶轮调整与更换;LP(R)型泵叶轮与泵体之间的间隙应保持在0.5~4mm左右(可通过调整轴承座与支架之间的垫片)使泵高效运行当叶轮和泵体磨损到泵的性能和效率严重下降,以至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应更换磨损的零件。
2、轴承在组装时,已加入适量的润滑脂,在运转中可定期通过轴承体上
两个油嘴加入润滑脂,过多会引起轴承发热,加润滑脂的周期和量随运转工矿不同,变化较大,在使用中须逐步积累经验,并注意润滑脂保持清洁,不允许进入脏物。
3、在连续运转的正常情况下,轴承润滑周期可采用下表:
轴承组件
轴承型号
添加量(克)
泵转速(r/min)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泵
端
P
NU311E
30
1700
1400
1200
1000
900
800
750
Q
NU314E
55
1800
1400
1100
900
750
R
NU319E
85
3200
2000
1400
1100
800
S
352226
115
2600
1500
1000
700
驱
动
端
P
6310
NU310E
15
8500
7000
6000
5000
4500
3500
3000
Q
6313
NU313E
25
9000
7500
6000
5000
4000
R
6318
NU318E
40
16000
10000
7500
6000
5000
4000
S
NU2224
60
14000
8000
6000
400
4、备用泵长时间放置不动时,建议每周用手转动1/4周,以使滚动轴承均受载。
5、轴承润滑脂建议用锂基润滑脂2#或3#,最初装配时每盘轴承使用的润滑脂量克参照下表。
轴承组件
驱动端
(克)
泵端
(克)
P
60
90
Q
130
225
R
300
450
S
400
550
六、可能发生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故障
发生原因
解决方法
泵不吸水
吸入管道处漏气
转向不对或叶轮损坏
吸入管堵塞
密封漏气部分
检查转向、更换新叶轮
排除堵塞
轴功率过大
泵内产生摩擦
轴承损坏
驱动装置皮带过紧
泵流量偏大
转速偏高,比重大
电机轴与泵轴不同心或不平行
消除摩擦
更换轴承
调整皮带
调节泵的运行工况
调节转速
调整电机轴和泵轴
轴承过热
轴承润滑脂过多或过少
润滑脂中有杂物
轴承损坏
加润滑脂要适当
换新润滑脂
换新轴承
轴承寿命短
电机轴和泵轴不对中或不平行
轴弯曲
泵内有摩擦或叶轮失去平衡
轴承内进入异物或润滑脂量不当
轴承装配不合理
调整电机和泵轴
换轴
消除摩擦,换新叶轮
清洗轴承
换轴承或重新装配轴承
泵振动,噪音大
轴承损坏
叶轮不平衡
吸气管进气,堵塞
流量不均匀,泵抽空
换新轴承
换新叶轮
消除进气,清理堵塞处
改善泵进料情况